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

無刀雷射

超薄瓣近視雷射媲美無刀 兼具術後效果及安全性


近視雷射手術已經被美國軍方和太空總署所認同,在全球更有數千萬人因接受此種屈光不正的矯正治療而受惠,受術者對術後所改善的生活品質滿意度平均在95%左右。近二十年,僅就角膜瓣的製作技術來看,就有角膜微掀機和飛秒無刀雷射可選擇,角膜微掀機的執行方式也有大幅度的改變,如今已發展到鐘擺式超薄瓣的技術,在在都是眼科醫學界所做的不斷努力,其最終目標是讓患者能獲得更佳的手術效果,同時更進一步提升術後的安全性。

準分子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基本上分為二個程序,第一個階段是製作角膜瓣,第二個階段是雷射光的照射治療。在第二個階段上,現在各家廠牌準分子雷射儀的功能互有不同,較先進的雷射為完全小光斑及對散光和高階像差有前導波治療。曾赴德國德勒斯登大學眼科研習的林宏洲醫師表示,為了尋求手術的精進,目前眼科醫學界還改良第一階段的角膜瓣製作方式,希望能用更精準的技術,製作出更完整、平滑、薄的理想角膜瓣,以留下較厚而堅韌的角膜基層,來創造更多的雷射治療空間,並以更高的安全準則,將手術可能產生的併發症狀,以及對人體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
過去的板層刀掀瓣方式,大多是在角膜表面平推或旋轉,行進中容易卡到眼瞼,新研發的德國鐘擺式超薄瓣技術,則是配合角膜弧度,由角膜上方擺動下降,可以因應受術患者較小或是較凹等不同的眼球狀態,以保護角膜中心。該項技術亦可以製作出幾近90微米的角膜瓣,比傳統的板層刀所製作的140~160微米的角膜瓣勝出許多,即使是IntraLaseiFS150飛秒無刀雷射,也很少做到這麼薄。

這項技術的優點,在於手術過程中對角膜基質層的影響更小,一般眼科近視雷射中心對於術後所要保留的角膜基層安全範圍,通常設定為250微米,而林宏洲醫師表示,根據多年手術臨床經驗,他盡量以300微米為自我設定標準,以期達成更高的安全性,在超薄瓣掀瓣技術的協助下,可更為容易的達成目標,這類情形,在角膜厚度偏薄、高度近視或是眼睛較小的患者術後表現,更為明顯卓著。

此外,如何降低手術後的發炎機率,也是眼科醫師所努力的目標,以飛秒無刀雷射為例,儘管能量再低,但它依然是以雷射光進行施打,角膜還是必須承受具有的穿透性的紅外線雷射,所以或多或少還是會對人體組織造成熱傷害,以鐘擺式角膜微掀機製瓣技術來比較,這一點是可以避免的。林宏洲醫師表示,根據過去所處理的手術臨床經驗,極少有患者在術後需要點類固醇來消炎。

依據國外眼科醫學雜誌的研究報告,以及台灣眼科醫師超過十年的臨床觀察,雷射近視手術的術後表現非常穩定,但因為此手術僅就手術前的屈光不正度數改變眼角膜弧度,並未觸及或是治療眼睛其他部位,而近視患者本就是視網膜病變或是其他眼疾的好發族群,隨著年齡的增長,發生病變的機率本就比正常人來的高。林宏洲醫師提醒,凡是患有近視、遠視或是散光的患者,不論度數多少,也不論是否曾接受過準分子雷射手術,每半年到一年都應該至眼科接受專科醫師的徹底檢查,以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。

中時健康 更多相關新聞 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


雷射近視受質疑 角膜切割不均是關鍵


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/綜合報導)台灣最早引進雷射近視手術的蔡瑞芳醫先前宣布封刀,
讓雷射近視手術到外界疑慮,但事實上,雷射近視手術通過美國及歐洲FDA的臨床試驗已有20年歷史,醫學報告統計,雷射近視手術造成的後遺症小於千分之一以下,是目前公認最安全、最方便的矯正近視的方法,張朝凱醫師更補充:「目前國內做過雷射近視手術的醫生超過150位,占國內眼科醫師總人數達10%,與一般大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比例相比,已大幅高出許多。」


當然,手術背後一定伴隨著風險,雷射近視手術也不例外。張朝凱表示,飛秒無刀雷射(IntraLase)問世後,改變了傳統板層刀徒手術式引發的病發症,取而代之是精確可調式的角膜切割,飛秒雷射可以設定一定的深度(90~400um不等),以雷射光束準確的打在角膜內層,造成角膜的汽化,再變成一個微小氣泡所構成的平面,形成精緻的角膜瓣。而角膜傷口的復原速度就越快,也大大增加角膜復位的準確性,傳統板層刀併發症如:角膜瓣穿孔、角膜瓣游離等意外都能避免,提高手術的安全性。


一般來說,進行雷射近視手術有三個步驟。 首先,掀開角膜瓣,平整切開直徑約8.5mm的角膜瓣,然後將角膜瓣掀起,並保留角膜上皮。哈佛牙醫呂俊憲醫師說明,在飛秒無刀雷射尚未問世前,眼科醫師多以傳統角膜板層刀(Microkeratome)來製作角膜瓣,但以板層刀切割角膜,也許會因為醫師的手術經驗,抑或是角膜無法壓平、刀片不利等,造成角膜切割不整,或是角膜厚度不均的問題,可能導致術後相關併發症的問題出現。

角膜瓣掀開後,就準備打雷射。一般準分子雷射是一種波長193微米(nm)的遠紫外光雷射,它可以精密地作用在角膜分子鍵上,使組織分子氣化,每一發雷射可精確地切削0.25微米(nm)深度的角膜,厚度大約是一根頭髮的1/200。接著依患者近視度數不同,精確計算出須改變得角膜屈光度數,準確地移除一層淺淺的角膜組織,使角膜中央弧度變平,讓通過角膜的光線,可以正確的聚焦在視網膜上,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。

手術過程中需全程集中注視顯微鏡內閃爍的紅光,雷射光施打時間不一,視度數深淺而定,平均在數十秒內可完成。因手術過程中會發出聲響及異味,會讓許多患者緊張,張朝凱醫師提醒,有異味是正常現象,提醒患者心情要放輕鬆。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將角膜瓣蓋回,讓它慢慢癒合。醫師在手術完成後,會以高倍顯微鏡或是裂隙燈做檢查,觀察角膜的覆蓋平整。確認沒有問題後,患者即可返家休息,隔天再回診,觀察角膜癒合的情況。


近視雷射手術 多少醫生自己做過?


近視雷射手術到底安不安全?紛紛由眼科醫師現身說法,藉由經歷證明手術無謠傳的併發症。以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朝凱醫師為例,其做過近視雷射手術已長達15年之久,至今仍未出現眼睛病變的狀況。


眼科醫學會的調查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做過雷射近視手術的醫生超過150位,占國內眼科醫師總人數達10%,以一般大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比例相比,已大幅高出許多。張朝凱醫師現身說法,近視雷射手術的安全性並無疑慮,醫生自西元1997年8月1日即在美國做過雷射近視手術,Lasik當時在美國才發展半年,雖執行手術有不順利處,但也因此更能感同身受病患的痛感,15年的美國手術經驗至今都不曾出現問題。


張醫師解說,手術一開始,醫師牽引眼球儀器附著眼角膜,感覺會有一點痛;爾後,掀開角膜表皮組織,則有些微痠感,這些不舒適時常提醒自己,引導病患在此兩個時機點上,更應該放鬆身心。接著,張醫師的手術在掀開角膜時出現小瑕疵,因為當時的儀器是為歐美人士設計,東方人的眼球較小,牽引儀器吸角膜太過表層,而使角膜全部掀開分離,等到角膜黏回後出現霧化,不過,隨著一年內點眼藥水及追蹤後,迄今15年來,眼睛狀況都相當穩定,張醫師在行醫的路上,亦常替其他醫師及名人進行手術,如前榮總醫院眼科部郭昱宏醫師、知名作家吳淡如等,幫助同業開刀切磋討論,也讓他更懂得將心比心。


張朝凱醫師動刀時左右眼度數分別為100、550度,散光50、100度,為解決兩眼視差並且預防老花,醫師僅做右眼手術,保留左眼100度,以平衡未來老花眼的視力。雷射近視手術必須評估生活工作型態,因眼科醫師長時間需要近距離看診,透過顯微鏡進行手術,因此適度保留一些度數,對眼科醫師有益,如老花雷射近視手術,醫師會提出保留50-100度近視度數的道理雷同,所以張醫師為求精準視力,仍舊習慣戴著眼鏡為病患執刀。每次民眾前往諮詢,討論到張醫師個人眼鏡問題時,還常因此拿下眼鏡讓民眾試戴,引以為趣談。


再者,民眾擔心做完雷射近視手術後,搭飛機造成眼壓過高,飛機起降的壓力變化,擔心眼球、角膜破裂,亦藉此向民眾澄清此疑慮。張醫師自8月1日在美國進行雷射手術後,8月8日即回到台灣,途中眼睛並無不適感,氣壓變化對於LASIK或PRK手術的視力影響較小,而且不會快速變化。張醫師另外提醒,術後追蹤眼睛狀況及回診檢查仍需與醫師溝通,並告知醫師要出國的時程,以確保眼睛的健康。現今國內雷射近視手術發展已然純熟,對手術缺乏信心者,不妨參考自己做過手術的醫師專業意見。(新聞來源/NOWnews台灣味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